马宏法积攒数年的新作,凝练如诗。在那些或精雕细琢,或保留材料原态的雕塑中,不同的语义生发延展,交错共鸣。他以东方特有的物观展开心手世界,让微小尺度在触感与把玩中通达内心经验的细微处,进而激活一种内在的广阔,正应验了加斯东·巴什拉所言,“最小的有趣之物往往酝酿着最大的趣味”。如果对马宏法过往的作品略有了解,会发现这些新作相较之前的“逗兽”、“羽人”系列,有几个明显的转变:在“通道”与“无题”系列中,他消减了具象的造型,转而以抽象语言探索雕塑最根本的形体和空间;他延续了一以贯之的对材料的敏感,却用带有反差的拼接和镶嵌创造内在的平衡——他将取自石雕工厂的废弃砖块、石材加以填补,打磨,使那些被无意识造就的残件重获新生,抑或将自己收藏多年的古器件嫁接其中,让断裂的时间在浓缩的空间里重建秩序并实现新的和解。材料及物的融合,既是对过往与记忆的挽留,亦是对内心空间的修复。那些来自不同年代、场境的碎片彼此激活,各自承载的信息与情感使作品蕴含着绵延的能量。另一个不同以往的变化,是马宏法在作品中节制地使用了孔洞与通道,充盈其间的,则是他一直在探寻的“气”的平衡。对马宏法来说,每一种材料和物件都有其自身的气、形、质,在准确的转译中,即便用坚石也能表现虚空。他于砖石中雕凿孔洞,施以镶嵌,附着球体,直到它们与那些颇具神秘色彩的隐遁的边线达成不可动摇的平衡。孔洞与通道使马宏法的雕塑不再只是被空间包围的实体——在此,内与外的边界被模糊,消解,空无亦成为蕴含着可能性的实在。那些并不具备物质属性的孔洞,作为通道串联着不同的维度。在光或意识抵达的瞬间,它们与阴影交错成为移动的场域,借助那些重叠的通道,我们得以感知更多隐匿的维度。空间雕塑之外,马宏法亦在相对二维的平面中进行了一系列综合材料的探索,那是他试图达成的与另一个时空的对话。肌理、划痕、物件,再度提示我们生活是由碎片和记忆构成。在马宏法所创造的一片片精微却浩瀚的精神空间里,叠加着繁复的潜在叙事,我们之所以能在其间不断流连,正因它们凭借此起彼伏的涌现,揭示了这世界本身就是一场神显。
本画册为配合展览「孔洞作为通道-马宏法个展」编撰,收录了艺术家马宏法关于“羽人”“通道”“混濛”“象”“色金”五个系列的全新创作。本书由梁庆设计,以下为书籍设计师梁庆与艺术家马宏法的对话。梁庆:作为一位聚焦空间的艺术家,您如何理解书的空间?您如何思考自己这本新书的设计和呈现?
马宏法:书是一个可大可小、可实可虚的空间,可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它可以整合碎片,汇集思想,凝聚时间和空间。这本新书汇聚了我这些年来的创作与思考,让我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经历和探索,从而获取新的灵感。最初我曾想象其中会用设计的方式呈现出各种不同的作品信息,但后来逐渐感觉是在做减法,就像做作品,元素不一定很多,但找到最核心的点并且强化它,就足以释放能量。马宏法:如果把这本书理解成一件空间作品,它应该具备和作品共通的气息。孔洞和通道作为我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也可以体现在这个空间里。孔洞可以进入书的空间,或者说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通道。但是很多时候,通道并不都是一览无余,而是需要被发现,所以它又可以以更隐蔽的方式体现在书中。这些都关乎观看的方式,通过孔洞观看,通过孔洞看见什么。梁庆:您平时如何判断一本书的品质?在如今电子阅读时代,您觉得实体书的意义是什么?马宏法:我最看中的是书的内容,但也十分在意它的大小尺度、厚度和手感。尺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无论对于书还是作品。在如今电子化阅读的时代,实体书不会消亡,正是因它拥有尺度、触感和空间感。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的不同,在于观看方式和思考状态的不同。网络阅读可以很便捷迅速,但我更多将它作为获取信息的途径,而纸本书则可以一页一页反复观看,可以在时间里慢慢审视。看书能够让人进入其中,可以不停回望,可以放慢时间。把时间放慢,才能让人更好地感受和思考。马宏法:做作品时我总在考虑时间。很多时候我会迅速把作品做出来,或者留着大感觉在那,然后把速度放慢。我会将它放在某处,甚至一段时间都不再看它,直到有一天重新拿出来继续完善。还有一种情况,是作品需要通过时间的沉淀来实现我想要的质感。刚完成的作品,或许还只是一个制作出来的“结果”,需要在时间里与其慢慢相处,打磨,才会逐渐接近内心想要的质感和气息。有时候做事情并不是一味深陷就好,还需要跳脱出来,被其他节奏打破一下,等到重新回来的时候,又会用全新的感觉面对它。
马宏法:我会把自己喜欢的书放在床头,这样早晨起来时就可以坐在阳台翻书。我对图片类的书情有独钟,可以不断翻阅,欣赏,琢磨。我关注的领域很庞杂,包括一些西方早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的内容,关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或者神秘学里有关风水的内容,我总会考虑如何将其中的思想引入创作。我对汉画像砖也很感兴趣,其中的绘画方式、设计和构成感很有意思,我不会把它们仅仅当成平面,而是更在意其中出现的器物、神山、神树等。当然,我也会看各种关于当代艺术的书,关于色彩、肌理、综合材料,甚至布展。以前我只是单纯关注作品本身,但现在觉得作品在空间中的呈现、它与空间的关系也很重要,所以布展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领域。马宏法:阅读不只书本或网络的阅读,我也喜欢和不同的人交谈。我会听他们聊天,听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书是指引,把我带入一些语境,和不同的人交流则会带来具体的启发和碰撞。另外,我也喜欢电影,有些电影就像打开一个窗口,需要看许多遍。优秀的导演,和艺术家一样,是不断在其中寻找平衡,他们在建立语法,创造新的讲述方式。
梁庆,策展人、书籍设计师,1000PRESS主理人
Ma Hongfa Solo ExhibitionNO.202, 2nd Floor, Sea World Culture & Arts Center, Shenzhen
马宏法
Ma HongFa
1984 年出生于山东,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浙江杭州。
受历史、时代、家族、地域等综合影响,这位 80 后艺术家偶然且必然地成为了 “中国古典雕塑精神的一个探索者与实践者”。
在艺术家层层递进营造的个人创世神话系统中,体现了他意识形态的再现与叙述,对古代作品的研究与当代语境化的转译。马宏法的作品超越了时间,他使不同脉络圆融,并重新纳入自己当下的讨论语境。艺术家对艺术史与材料质感的充分把握,赋予其作品以独特的仪式空间与精神性。
Born in Shandong in 1984
Graduated from 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
Currently lives and works in Hangzhou, ZhejiangInfluenced by history, region and the times, the artist accidentally and inevitably became "an explorer and practitioner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sculpture spirit”.The myth system created by the artist reflects the representation and narration of his ideology, the study of ancient works and the translation of contemporary contextualization. Ma Hongfa's work transcends time and space, he blends different contexts and reintegrates them into current creations. The artist's full grasp of art history and materials endows his works with a unique ritual space.
展览相关阅读
万一空间是由三位90后艺术从业者在深圳创立的艺术空间。其诞生于疫情席卷全球的2020年,在后疫情时代涌现对艺术与生命的全新思考。空间致力于消解当代与古代的边界,融合美学研究逻辑下的现当代与古代艺术,构建一个不同国家、时期和形式的艺术在同一语境下共容的场域。W.ONE SPACE is an art gallery founded in Shenzhen by three Generation Y art practitioners. It was established in 2020 during 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New perspectives on art and life have emerged in this post-pandemic era. W.ONE SPACE aims to melt the boundaries between present, future and the past by mixing contemporary and ancient art under the logic of aesthetic research, thus bringig together art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periods and different forms to interact and express in unity as ONE.